• <track id="jhply"></track>
    <acronym id="jhply"><label id="jhply"></label></acronym>
    <track id="jhply"><ruby id="jhply"><menu id="jhply"></menu></ruby></track>
    1. <table id="jhply"><span id="jhply"></span></table>
      <table id="jhply"><strike id="jhply"></strike></table>

        <p id="jhply"></p>

      1. 紅火蟻網_國內首個紅火蟻行業權威網站

        政策文件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策文件 >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江西省林業局等九部門關于印發全省紅火蟻監測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

        2021-08-27 09:48 來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點擊量:
        各市、縣(區)農業農村局、城市管理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衛生健康委、林業局、郵政管理局,南昌海關各隸屬海關、南昌鐵路局所屬各單位,贛江新區社會發展局、行政執法局: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領導關于紅火蟻疫情防控工作的批示精神,切實做好我省紅火蟻防控工作,保障農林業生產、生態環境和人民生命安全,現將《江西省紅火蟻監測防控技術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和自身職責,組織做好紅火蟻監測與防控工作,嚴格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嚴防疫情傳播擴散。
        請各設區市匯總本轄區本次監測普查情況,于8月15日前分別報送相關省級主管部門。
        聯系人:
        省農業農村廳             饒    喜,86236302 ,jxzbzj@163.com;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陳    林,86225272;
        省交通運輸廳             廖述陽, 86243701;
        省水利廳                    桂   冠,88825661;
        省衛生健康委             王   瑋,18979160150;
        南昌海關                    王   琦,18970018391;
        省林業局                    侯佩華,85269575;
        南昌鐵路局                 李   琤 ,87026435;
        省郵政管理局              楊志江,13907999558;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    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江西省水利廳    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南昌海關
        江西省林業局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  江西省郵政管理局
        2021年7 月23日
        江西省紅火蟻疫情監測防控技術方案
        根據農業農村部等九部門《關于加強紅火蟻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農農發〔2021〕3號)和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等九部門《關于切實加強紅火蟻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贛農字〔2021〕23號)精神,為進一步做好紅火蟻疫情監測工作,準確掌握紅火蟻疫情發生分布和發生動態,切實做好疫情阻截防控,控制疫情蔓延危害,保障農林業生產、生態環境和人民生命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全面開展普查,科學合理監測布點,強化固定監測與流動監測相結合,進一步摸清紅火蟻在我省的發生分布范圍和危害情況。嚴格檢疫監管,強化疫情處置,全省紅火蟻疫情處置率達100%??茖W防治紅火蟻疫情,平均防治效果不小于85%,力爭撲滅零星疫點,有效控制紅火蟻疫情擴散蔓延。
        二、防控策略
        按照“市不漏縣、縣不漏鄉、鄉不漏村”的原則,堅持流動監測與固定監測相結合,以全面踏查為基礎,強化流動監測。采取“分區治理、分片圍殲、集中防控、力爭鏟除”的防控策略:未發生區,強化監測調查,嚴格檢疫管理,嚴防疫情傳入;阻截緩沖區,加強監測調查,強化檢疫措施,開展預防防治,做到早發現、早防治、阻截延緩疫情擴散;發生區,加強監測預警,強抓防控關鍵時期,遏制疫情擴散,力爭鏟除零星發生點疫情。
        三、疫情監測
        (一)區域劃分
        紅火蟻疫情監測區域以街道和鄉鎮為單位進行劃分。
        1.發生區。發現有紅火蟻發生的街道和鄉鎮。
        2.阻截緩沖區。未發現紅火蟻發生,但與發生區接壤的街道和鄉鎮。
        3.未發生區。不與發生區接壤、且還未有紅火蟻發生的街道和鄉鎮。
        (二)監測重點
        1.發生區。重點監測紅火蟻發生有代表性的地塊,主要掌握紅火蟻的發生動態和危害程度。
        2.阻截緩沖區。重點在與發生區接壤的邊緣地帶、連通疫情發生區的交通道路沿線開展監測,主要監測紅火蟻是否傳入和擴散動態。
        3.未發生區。重點在近年來從紅火蟻疫情發生區調入高風險物品(包括草皮、帶土苗木等)的地區開展監測,主要監測紅火蟻是否傳入。
        (三)設立監測點
        1.監測點。以街道、村組為單位,每縣建立3-5個,分固定監測點和流動監測點。
        2.固定監測點。一般建在發生區,每年3-11月開展監測,每月監測2次,主要監測發生動態和危害情況。
        3.流動監測點。一般建在阻截緩沖區和未發生區,每年3-11月開展監測,每月監測1次,主要監測疫情是否傳入及傳播擴散動態。
        4.重點監測草坪、綠化帶、苗圃、果園、菜地、荒地、農田田埂、堤壩、垃圾場、廢品回收加工場、高爾夫球場、貨場以及近期調入綠化植被、回收廢品、木材、廢料等的場所。特別關注從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疫情發生省份調入的草皮、花卉苗木及其它帶土植物。
        (四)發生程度分級
        紅火蟻發生程度分級標準見附件3。
        四、普查與監測方法
        每年3-11月,氣溫穩定在23度以上最佳。以街道、社區、村組為單位,開展訪問調查。在訪問調查的基礎上,對訪問調查過程發現的可疑地點進行重點踏查。調查面積不少于該區域面積的20%。
        (一)訪問調查。訪問醫務人員、居民等,了解當地是否出現過螞蟻叮蜇傷人事件。向當地農林事操作人員及綠化植被維護人員了解,是否看見地面有隆起的蟻巢。向當地管理人員了解,近年來是否從紅火蟻發生區調入過高風險物品。每個街道、村組隨機訪問調查10人以上。
        (二)踏查
        1.蟻丘調查。在調查區域內察看有無可疑蟻丘。如有蟻丘,用鐵絲等插入蟻丘5-10cm,觀察是否有蟻群迅速出巢并表現出攻擊行為的現象,如有采集螞蟻樣品做進一步鑒定。發現紅火蟻蟻丘,在外圍5公里范圍開展地毯式檢查。如發現有新的蟻巢,再從新蟻巢外延5公里進行地毯式檢查。
        2.蟲體調查。針對盆栽植物、苗木、花卉、草皮、生產用土壤或介質等物品,首先觀察表面有無紅火蟻活動痕跡、土壤或介質中有無疑似紅火蟻,然后觀察枝干、葉片是否有疑似紅火蟻,發現可疑現象可用小鏟挖開土壤或介質觀察是否有疑似紅火蟻。針對包裝材料等其他物品,應觀察運載工具及物品表面是否有疑似紅火蟻及活動痕跡,發現蟻道可沿蟻道方向尋找疑似紅火蟻或蟻巢,對可疑物品應拆開進行檢查。
        3.踏查記錄。將踏查結果記入《紅火蟻調查記錄表》(附件5)。
        (三)食物誘集
        選擇紅火蟻喜食餌料,如紅火蟻誘殺餌劑、火腿腸、午餐肉、奶糖或面包屑等,放入市售或自制的監測瓶中,并固定在地面進行誘集(自制監測瓶制作及放置方法見附件4)。每個監測點隨機放置5個監測瓶。監測瓶應盡量放置在有螞蟻活動的地方,瓶間相距10米。對于條狀的區域(如綠化帶)則每10米左右放置1個監測瓶。將監測瓶置于地面30分鐘后,收集誘集到的螞蟻,進行鑒定和計數。將結果記入《紅火蟻食物誘集記錄表》(附件6)。
        (四)樣本采集
        在調查中如發現可疑螞蟻,將可疑螞蟻用70%酒精浸泡或用農藥殺死,標明采集時間、采集地點、采集人。將每點采集的螞蟻集中于一個標本瓶中,采集可疑螞蟻標本數量10只以上。
        五、特征鑒別
        根據紅火蟻形態、蟻巢及危害特征作初步鑒定。
        (一)形態特征。
        小型工蟻(工蟻):體長2.5-4.0mm;頭、胸、觸角及各足均棕紅色,腹部常棕褐色,腹節間色略淡,腹部第2、3節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圓形的淡色斑紋。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節間縫不明顯;中、后胸背板的節間縫則明顯,胸腹連接處有兩個結節,第1結節呈扁錐狀,第2結節呈圓錐狀。腹部卵圓形,可見4節,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觸角10節,鞭節端部兩節膨大呈棒狀。唇基明顯,兩側各有齒1個,內緣中央具三角形小齒1個,齒基部上方著生剛毛1根。
        大型工蟻(兵蟻):體長6-7mm;形態與小型工蟻相似,體桔紅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顎發達,黑褐色,體表略有光澤,體毛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
        (二)蟻巢特征。紅火蟻為完全地棲型蟻巢的螞蟻種類,成熟蟻巢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cm、直徑30-50cm的蟻丘。新形成的蟻巢在4-9個月后出現明顯小土丘狀的蟻丘。蟻巢表面土壤顆粒細碎、均勻。當蟻巢受到干擾時,紅火蟻會迅速出巢攻擊入侵者。
        (三)危害特征。紅火蟻主要以螯針叮刺和口器叮咬植物、人畜。人被其叮蜇后會有火灼傷般疼痛感,后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8-24小時后叮蜇處化膿形成膿皰。
        六、防控方法
        (一)植物檢疫
        按照《紅火蟻檢疫規程》(GB/T 23634-2009)、《農業植物調運檢疫規程》(GB 8371)《林業植物及其產品調運檢疫規程》(GB/T 23473-2009)有關規定,開展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加強檢疫監管,特別是對帶土農林作物、林木種苗、花卉、草坪草等可易帶紅火蟻疫情的農、林業應施檢疫的植物及植物產品的檢疫。發現疫情要停止調出,確有需要的,經檢疫處理合格方可調離。對從紅火蟻發生區調入的帶土植物及植物產品,要強化檢疫查驗和復檢。
        (二)化學防治
        1.二階段處理法。適用活蟻巢密度較大、分布普遍且采用誘餌監測法普遍誘到工蟻的發生區。二階段處理法是先在紅火蟻發生區域撒布毒餌劑,10-14天后再以觸殺性殺蟲劑或其他方法處理單個蟻巢。大面積撒施毒餌劑防治效率較高,而采用顆粒劑/粉劑滅巢法等處理單個蟻巢速效性較強,兩者結合使用,防治效果較好。
        2.毒餌法。適用不同類型的紅火蟻發生地點,一般施用間隔期為1個月。根據發生實際,可以選擇對單個蟻巢進行處理,也可在發生區普遍撒施毒餌。在蟻巢密度大、分布普遍的紅火蟻嚴重發生區域可采用單個蟻巢處理與普遍撒施毒餌相結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推薦藥劑:0.1%茚蟲威殺蟻餌劑,0.05%茚蟲威殺蟻餌劑、0.73%氟蟻腙殺蟻餌劑。
        單個蟻巢處理。適用活蟻巢密度較小、分布較分散且誘餌監測法誘集工蟻數量較少的發生區。在距蟻巢10-50cm處點狀或環狀撒放毒餌,注意不要擾動蟻巢。每個活蟻巢施用毒餌10-30克。一般直徑為20-40cm的蟻巢使用推薦用量的中間值,小于20cm或大于40cm的蟻巢使用推薦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普遍撒施毒餌。適用蟻巢密度較大、分布普遍或采用誘餌監測法普遍誘到工蟻、但很難發現活蟻巢的發生區。撒施毒餌時要覆蓋發生區所有地點。一般每畝施用500-1000克。
        補施毒餌。在使用毒餌劑防治紅火蟻后,對分布有活蟻巢、誘集到工蟻的地點進行補施處理。一般采用圍繞這些地點小范圍點施的方法。處理活蟻巢時毒餌劑的用量同單個蟻巢處理,處理誘集到工蟻的地點按推薦用量的下限值使用。
        注意事項。使用毒餌劑時地表適宜溫度為21-35℃,地面應較干燥,使用后6小時內無降雨,并且盡量在紅火蟻活動覓食時間施用。如遇降雨,需適時補施藥劑。
        3.粉劑滅巢法。適用于蟻巢明顯的發生區域。選用防治紅火蟻專用粉劑,先在蟻丘外周撒一圈藥粉,再破壞蟻巢上部,待工蟻大量涌出后迅速將藥粉均勻撒施于工蟻身上。每個蟻巢施用粉劑20-50克,一般直徑為20-40cm的蟻巢使用推薦用量的中間值,小于20cm或大于40cm的蟻巢使用推薦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施用粉劑不宜在有較大風力的天氣下進行,施藥要快速。推薦藥劑:0.1%高效氯氰菊酯,0.6%高效氯氰菊酯粉劑。
        4.顆粒劑滅巢法。適用于有明顯活蟻巢的發生區域。選用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等觸殺作用迅速的顆粒劑,先將藥劑直接均勻地撒布于蟻丘表面及附近區域,然后立即灑水,之后每2-3天灑水1次,灑水3次以上。使用量根據商品使用說明確定。
        七、防效評價
        (一)評價方法。通過目視法和誘餌誘集法調查評價小區(評價小區設置為20米×20米,四周劃定界限并用明顯標識物標記四個邊角)防治前后的活動蟻丘密度(活動蟻丘是指受到擾動后60秒內有3頭以上紅火蟻爬出活動的蟻丘)和紅火蟻的密度,防治前調查1次,防治后于1、2、4、6、8周再以相同的方法調查,將誘集器投放在評價小區內,每個小區不少于3個,1小時后收回并計算平均每個誘集器誘集的紅火蟻數量。
        (二)評價指標。根據防治前后對活動蟻丘和紅火蟻數量的調查結果,按以下公式計算發生區的防控效果。
        1.單位面積活動蟻丘減少率
        防控效果(%)=(1-防治后評價小區內活動蟻丘數/防治前評價小區內活動蟻丘數)×100%
        2.單位面積紅火蟻數量減少率
        紅火蟻減少率(%)=(1-防治后誘集到紅火蟻平均數/防治前誘集到紅火蟻平均數)×100%
        (三)注意事項
        下列因素對紅火蟻防控效果的評價有直接影響,在調查時應做好記錄。
        1.防治藥劑種類、劑型、生產廠家、生產日期。
        2.防治措施、藥劑的使用方法、劑量。
        3.防治日期、施藥時間。
        4.防治區域類型及相關天氣、環境情況等。
        八、處理記錄和報告
        (一)處理記錄
        各級植物檢疫部門必須完整詳細地記錄紅火蟻疫情發現、調查核實、監測預警和封鎖控制的全過程,建立圖文和音像等資料檔案,以備存查。記錄內容包括:
        1.疫情發現時間和地點、疫區范圍、傳入來源和途徑;
        2.蟻巢發生變化情況,包括老蟻巢的鏟除、新蟻巢的發現等;
        3.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和防控效果;
        4.疫區封鎖和解除封鎖的時間及有關報告、文件、監測證明和專家意見。
        (二)情況報告
        首次發現紅火蟻,按照植物疫情報告與發布的有關規定及時報告疫情,要堅決杜絕遲報、漏報、瞞報。疫情發生期間,當地植保植檢機構應做到每半月向省級植物檢疫部門報告1次疫情防控進展情況。
        附件:1.江西省植物疫情監測普查流程圖
        2.江西省植物疫情報告及處置流程圖
        3.紅火蟻發生程度分級標準
        4.監測瓶制作與使用方法示意圖
        5.紅火蟻調查記錄表
        6.紅火蟻食物誘集記錄表
         

        zooslook重口另类_av无码电影一本_波多野结人妻超清无码_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